创新路径 装备赋能 产业领航 走出“苏州特色”智能建造发展之路_米乐ML体育平台|游戏下载与赛事服务

新闻中心

米乐体育ml:创新路径 装备赋能 产业领航 走出“苏州特色”智能建造发展之路

ml体育下载:

  作为试点城市,江苏省苏州市锚定建筑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发展目标,创新智能建造发展路径,助推智能建造装备变革传统建造模式,培育全新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推动企业、产业、行业实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走出具有“苏州特色”的智能建造发展之路,持续推动苏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印发《关于快速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后,苏州市立足建筑业转型升级要求,围绕大力推广新型建造方式等重点任务,建立健全智能建造推进政策体系,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一是以精准施策强化政策引领。2024年3月试行《关于全面引导应用智能建造技术的通知》,今年4月转为常态化执行。要求推动政府投资项目落实智能建造“应用尽用”,引导社会投资房地产等项目优先应用智能建造,鼓励轨道交通及大型市政项目探索应用智能建造。

  二是以招投标改革促进技术普及。出台《关于在招投标活动中增设智能建造评审内容的通知》,将项目端建筑机器人应用等智能建造工作规划纳入技术标评审内容,鼓励招标人根据项目情况提出智能建造技术方面的要求,引导通过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项目实现立项策划、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协同,推动智能建造技术深度应用。

  三是以信用激励普及新型建造方式。发布《关于加强完善苏州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2024年实施四次季度考核,对64家试点项目实施单位给予信用加分激励,引导广大企业踊跃参与试点项目建设。发布关于全方面推进智能施工电梯应用的通知,对投用智能施工电梯的企业予以专项信用加分,有效扩大智能施工电梯市场需求。

  四是以平台创新推动数字化监管。今年3月,上线“苏州市智能建造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苏智建”平台)。构建“装备—项目—企业”监管网络,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施工电梯、建筑机器人等装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回传,对设备故障预警、维保计划执行、安全检查留痕等关键环节进行智能监测,初步实现智能建造装备数字化监管。

  苏州着力建设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智能建造装备、技术在项目端落地应用,“以点带面”引领全市项目应用智能建造。

  一是新型建造方式全域覆盖。以“1+N+配套”模式为引领,全市9个项目率先试用轻型造楼机、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无人塔吊,试点项目实现建筑机器人100%应用率,整平、抹平、喷涂、ALC墙板搬运4款成熟主流建筑机器人得到普遍应用。各项智能建造装备开始深度参与施工现场地面作业、墙面作业、质安巡检、吊装运输等12类工序,人工替代率超40%,减少现场作业人员35%。

  二是成功普及智能施工电梯。智能施工电梯在保障施工安全、提升运输效率及节省人力成本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受到建筑企业广泛关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积极购置、租赁智能施工电梯替代传统施工升降机,已成功投用智能施工电梯近300台。

  三是有序归集建筑机器人信息。对8款建筑机器人设备开展信息归集,践行“一机一码”管理,推动机器人运行数据与“苏智建”平台加快对接。加强完善机器人“领航员”培训上岗机制,推动建筑机器人规范化应用,提升人机协同和综合监管水平。

  四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数字赋能。牵头制定BIM(建筑信息模型)苏州区域标准,于2024年正式施行《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构建市级BIM项目库,实现2124个项目、超3000万平方米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研发BIM模型轻量化技术,支持多终端协同操作,大幅度的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苏州深入贯彻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的发展理念,以培育产业生态为着力点,全面推动企业、产业、行业三端协同发展。

  一是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全市建筑企业积极布局智能建造产业,先后建成“机器人4S店”——苏州智能建造装备研发与服务中心,投产AGV全串联、数字孪生智能施工电梯生产线。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环节于一体的智能建造装备产业链。全市14家企业热情参加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建设、扎实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及研究,成功入选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及技术服务商名单,累计培育建设领域“专精特新”企业38家,形成市场拓展与技术攻关紧密协同的双轮驱动格局。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在支持智能建造创新研发产业园方面,政策上明确建设主体自持面积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总计容面积的30%。当前,苏州智造谷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已吸引10余家产业链关键企业签约入驻、苏州高端智能建造装备产业园建成黑灯工厂生产线、苏州智能建造新材料基地加速建设,三大产业基地共同培厚苏州智能建造发展土壤。在产业工人培育方面,全市已开展11批次“机器人领航员”培训,培训建筑机器人整平、抹灰等7类工种合计226人次。

  三是行业监管实现精准治理。依托“苏智建”平台落实“一网统管”工作要求,构建智能建造装备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机制,全面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行业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推动成立建筑行业协会智能建造分会,构建政企协同治理架构,分会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建筑机器人及装备操作培训、智能施工电梯信息对接专项培训等培训,培训从业人员超2000人次,保障各项重点政策宣贯到位。

  未来,苏州将围绕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高地核心目标,统筹推进以下工作,争取为试点交上圆满答卷。

  一是深化试点示范。进一步细化、深化试点项目工作要求,拓展试点范围、层级。优化试点项目考核评估机制,梳理智能建造装备优势场景,总结形成可复制技术清单,推动智能建造装备、技术规模化应用。

  二是推广智能建造大模型。系统挖掘AI在建筑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建设投用智能施工电梯、塔机智能集控大模型,重点攻克施工场景动态感知、人机协同决策与自主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瓶颈,促进智能建造装备作业效能提升。

  三是强化装备监管。打造进阶版“苏智建”平台,加强全市智能建造装备运行数据对接。试点推行建筑机器人编码上云、作业轨迹实时追踪,对5G无人塔吊、智能施工电梯实施“状态监测+远程操控”双重管控,依托“一机一码”机制不断的提高智能建造装备数字化监管水平。

  四是建设产业高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以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方式协同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大力培育建设领域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做好智造谷等智能建造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招商等工作,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推动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力争打造全国智能建造产业示范高地。

  10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就时表示,过去五年的发展历史很不平凡,人民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急难愁盼是什么?“物业公司未经全体业主同意,在小区划收费停车位,业主不交费,车辆不让进小区。”“物业公司收完钱,长期不维护电梯、下水道,留下安全风险隐患。”“物业公司在我们业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跟某公司签约,在楼顶建设基站。”“物业平时不清理垃圾,服务跟不上,还声称不交物业费就起诉业主。”……

  住房公积金这项民生政策,早就深度融入了职工租房、购房、还贷等住房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家实现安居梦想的重要支撑。不过很多市民对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具体政策细节了解还不够清晰,对此,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日前进行了细致解析。

  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4年7月安徽省启动住宅老旧电梯维修改造更新专项行动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专项行动既定目标任务,全省累计对13147台住宅老旧电梯按需分类实施维修改造更新,其中维修9240台、改造108台、更新3799台。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印发《襄阳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旨在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设计引导,全方面提升住宅建设品质,满足人民群众优居需求。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对电子印章管理和应用活动进行规范。

  文字实录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就

  住建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水平发展成就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张志红:以内涵式发展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上一篇:电白区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下一篇:透视重卡与重型专用车的联动发展

Back to the top